方柱加固件施工特點及工藝原理
施工特點
(1) 該工法工藝簡單,操作便利,對工人的技術、責任心要求高。
(2) 此種加固體系加固時較簡單,需要工人配合默契,施工工期較快。
(3) 施工周期短,加固速度快,安拆方便,周轉速度快。
(4) 經過試驗及理論研究,合理的箍具間距,降低成本,對比傳統加固方法,真正降低了項目成本。
(5) 加固體系安拆安全可靠,混凝土成型后質量、觀感有保證。
工藝原理
方柱可調模板加固施工原理是通過控制四個卡箍的空心槽來控制方柱的尺寸,采用楔形工具插入空心槽,卡箍末端上的空心槽與楔形工具配合可以加固各種尺寸的方柱。四個卡箍相互咬合形成水平整體對方柱模板進行加固。適用于不同尺寸的方柱模板加固。
工藝流程
施工準備→方柱測量放線及定位→方木過刨、模板下料→方木與模板結合→模板及加固件吊裝到位→模板合模→加固件相互咬合→安裝楔形工具→安裝完畢→檢查水平及緊固→驗模板線→澆筑混凝土。
方柱可調模板加固件施工關鍵技術

控制模板加固方木的平整度及垂直度是該工藝施工的關鍵。由于現場所用方木經過一定時間的堆積,周轉,其尺寸或多或少較標準尺寸有偏差,或厚或薄,用卡箍進行箍緊時,方木的不平整直接導致方柱混凝土成型后的方正及觀感,因此,對模板加固所用方木采用前期過刨,是保證方柱成型后方正及觀感的關鍵措施之一。
根據國家相關規范、標準及企業要求,現場所用方木截面尺寸為50 mm × 100 mm,模板加固時,豎向方木間距根據現場經驗及計算為200 mm,如果在模板與方木固定前不過刨,當模板安裝后,套卡箍時,由于卡箍與方木的不平整處有縫隙,當澆筑混凝土時產生的側向壓力會使縫隙減小,直接導致了柱子成型后的外觀不平整度。從較多現場經驗總結,我們可以看出方木的不平整及其間距是影響柱子成型后觀感的很關鍵因素。在施工前要對方木處理,進行過刨,再采用適當的間距布置,根據柱子截面尺寸,以提高卡箍的加固效果。
箍距設計
對比傳統鋼管,對拉螺桿加固與可調模板加固所用卡箍工具計算,差別就是加固鋼管、螺桿的計算上。根據廠家理論及實踐試驗,項目更進一步的理論計算,卡箍強度驗算滿足要求。
卡箍支撐
